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做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丁哲:

那中国政府为什么批准他这个项目啊?现在北京也不想保护传统建筑,像大剧院、整个大栅栏的一条街不都变了么,虽然都是古建筑已经没有了那个味道了。

齐浩:

其实政府或其他机构站的角度比较高,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讲,我是一个年轻人可能想法就会不一样,我也接触了很多业主,他们如果真有权力是会赋予建筑师自由的,而且要达到他们想要做的地方。如果我是一位乡下的老人,我会想把我的村子建成一个养老的地方,我想年轻一点,就会做一个现代的建筑,那你就不用把我融入进里面,因为周边都是破房子,对我的生活有影响,其实他是有话语权的。比如说有一些老学者认为这个东西是文化的东西是不能丢掉的,那就必须做这些东西来融入它,不然就是犯罪,所以跟业主有时候要求是很特别的,因为他们站的层面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可持续性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身的影响,业主自己有钱、愿意浪费,和别人没关系,但是浪费能源就不行了,而且不能对公共环境造成影响,这方面是政府应该进行约束的。我看过很多小酒吧,他们也都是本地材料做的,非常有味道,但是你让本地的人去看就没什么,但是要让外边旅游的人来看就感觉很有想法、很有创意。

王教授:

实际上国家规划本身的控制力度、规划理念其实不太符合现在想要的可持续的方向,如果真的说某个区域要做历史保护的话,那么应该设定条条框框去控制,如果说可以的话,建筑师想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去控制。现在国家的规划是5年、10年就变了,就换另外一批规划,要是国外做规划,首先研究就需要10年20年然后在以后的100年里都要陆续去执行这个计划。但中国的规划不是这种长久的拿着去做,所以建筑师比较混乱。

罗辉,北京建工建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甄健生:

其实国内负责规划的领导并不是搞规划的,刚才大家提到承孝相,他是韩国首席规划执行官,他说韩国不允许盖很糟糕的建筑,他是有这个实权的。所以说韩国建筑会越来越好,包括规划方面。我们中国好多地方性官员对城市的规划、道路、地标等都讲究高大上,和大家想要的社会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很多城市的环境一下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了,其实城市建设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相聚在一起,能够相互沟通,能够探讨生活,让城市更具有亲和力,城市的主体就是建筑,而目前的情况让人接受不了,也会影响人的生活起居、人的情感等等。我觉得中国现在保留好的建筑大家也看到了,北京也没有多少了,前两天我去苏州参加一个会议,看了一下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其实那种感觉真的挺好的。去欧洲时觉得那里的建筑很好,全是上百年建筑,感觉那个城市是那么亲切那么好。其实这就是我们真的是值得反思的,而且是我们现在应该反对盖高楼大厦、盖地标,好多设计师好多地方领导层一味追求宏伟的建筑,但是建筑一旦高了就会出现好多问题,所以说建筑离不开亲和力和好的空间环境,可能对于我们以后的追求、人的向往、邻里之间可以交流,我觉得这些可能是长远的发展也可能是可持续性的。

丁哲:

以前北京的四合院给人的感觉很好,串门跟走自己家一样。

傅勇杰:

据了解,西城区政府提出了一个皇城辐射区的概念,对于皇城辐射区特别是什刹海一带现在实行疏解管理,因为在老北京城里的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是非常差的,但是出于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现在贯彻的力度不可为不大,比如那个位置的建筑不能超9米高,我们也可以看到北大医院,为什么地下4层地上2层或3层,他们也知道这样成本高,但是没有办法。举一个例子,比如在那里拥有20平米的一个独立的小房,那么政府每平米会补助4万到5万元,然后再额外每平方米乘以7.5,如果是160、170平方米的面积,也可以在异地置换房子。这样一步一步的实施相信在30年50年可能确实会改造得不错,然后再逐步打造功能设施很完善的四合院。

韩力平:

相对来说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市民的这种政策在全国来讲相对是相当不错的,月坛公园南边正在盖的钢结构高层,边上就是一个刚完工的住宅楼,我施工期间经常从哪里路过,总在想这个地方怎么还允许建住宅楼?盖起来之后公司的年轻设计师去看了一下,确认是回迁楼,这就是体现了对原住居民的尊重。

傅勇杰:

因为现在讲究的是和谐、稳定,稳定靠什么?靠老百姓,不能把老百姓惹急了、惹火了,所以前提就是给他们能够接受的利益,满足他的利益。但是有时候老百姓往往就凭拆迁一夜暴富,然后有的就去赌博、花天酒地。

韩力平:

按您刚刚讲的老北京老的建筑形式和住在里面的老北京人才真正构成了北京的历史情况,我们以后看到的只有房子没有老北京人了。想刚刚傅总说的一平米给4-5万块钱,但是拿着这个钱在原来的地方是买不起房的,也是生活不下去的。我们在金融街的时候原来都是大四合院,都是好四合院,拆了真的很可惜。有一次我去金融街那边看的都快拆完了,零零散散剩了几个。

杨欣:

杨欣,北京清水爱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我是清水爱派副总经理杨欣,我本人经历是2004年在哈佛读的项目管理,在美国工作过8年时间,非常感谢畅言网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条件,可以畅所欲言和大家进行讨论。我基本的一个看法就是在座的建筑师、设计师应该说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执行者,其实我觉得在一定层面上是通过媒体、学者能够汇集更多层面的人,包括政治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加上建筑者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应该是比较沉重的。

中国的污染现在是非常严重,各方面发展就为了追求GDP,这些造成的间接损失是非常大的。政府从政策的制定上、执行上没有特别落实到位。我就利用我在美国的一些经验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首先感觉绿色建筑不是高科技,很多项目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就是为制造一个噱头说是白金级建筑好、三星级建筑好,很多时候可能是用一些高端的设备、构造堆出来的,但实际上包括LEED白金级有一些事后也被业界所批判的,名义上是过关了,但实际上使用效果并不如原来理想的那么好。

很多时候我希望业内用一种务实的心态看待可持续发展这件事,我对它的理解其实在很早以前在美国就有这个理念叫做5R原则:第一条是Refuse拒绝;第二条是Reduce削减;第三条是Reuse再利用;第四条是Recycle回收,第五个是Repair维护。那么我就结合这5点谈谈我在美国了解到的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Refuse拒绝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拒绝对生态环境不友好的一些破坏性的开发建设。中国很多时候没有节约用地,本来北京这个“饼”这么大,很多地方有空场当然有客观原因,所以说很难节约用地,使得城市不停地扩张,把郊区的地也占了,有时候占一些农田甚至有些时候占了一些风景区、园林,这些都是不对的。没有一个比较成熟配套的法案保护湿地、保护原始形态的生态环境,这些都很欠缺,所以如果有政府制定部门专门参与这种讨论,来向美国学习经验我觉得是非常可取的。同样层面包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很多时候做规划就是追求气派,马路又宽又长、占位很大,使得行人的道路变窄。以纽约举例子,那里人口密度很高,但是人们生活还是很舒适的,都是高密度很窄的路,都是单行道,交通肯定比北京好,每个街区让人们不论购物还是办公、生活都很方便,不像我们穿个大马路很费劲,去个地方很远都、都需要开车,这些都间接带来能源的损失。第二个Reduce,我们要削减能源的使用、利用,美国在LEED认证中就有很明确的规定,中国就没有这方面意识,比如说他们鼓励大家拼车、拼停车位,他们的LEED条款有很明确的规定,有停车车位和拼车车位,这个拼车车位比如说会半价或者三折车位就便宜,拼车有政府甚至要求公司必须给拼车人补贴,他们本身就省钱了还要给他们补贴,因为他们有政策倾斜。而我们现在拼车甚至是侵犯了出租车司机的权利,所以我们的概念完全错了,不允许拼车、不允许这种能源节约、这种污染排放。美国的LEED规范得很严谨,要求要有自行车停车场地,需要达到多少位骑自行车的员工,要有自行车补贴,然后在办公楼里必须设有洗浴间,便于骑车人风尘仆仆的到达之后洗浴,很人性化、很明确,在以后执行起来就比较鼓励绿色出行。第三个就是Reuse,要创新利用旧设施、旧产品。我以前工作的单位实际上那个办公楼就是老的法院,后来废弃不用了在法院的基础上变成建筑事务所,那个楼非常漂亮、很古香古色的。然后在改造的过程中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因为波士顿也有严格的城市保护条例,说必须得是红砖建筑,如果是混凝土则需要特殊的审批,包括屋顶上不能立广告牌,非常的严格。很多年在波士顿本地很少出现新奇的建筑,包括地面都是红砖铺的,整个气氛特别近人,城镇化改革很舒适。包括我们做的项目也是把一个军队当年国内战争时期剩余的水厂建筑改造成新的高档公寓,对着湖景也非常的漂亮,所以说他们会很自然而然地把旧建筑翻新、转化成功能也比较合理的一些新的建筑,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第四个是Recycle,就是分类回收并妥善处理废旧物。这个在LEED中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在建筑中应该设分类回收垃圾室,每种垃圾的分类国家有国标、省有省标,不同颜色的桶都收集不同的垃圾,这个适用于所有的建筑。通过建筑制定规范、规则使得所有使用者包括居民都能够分类废旧垃圾,这样坚持下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国家的能源也不会浪费,垃圾便于回收再利用都是很好的手段,而我们国内的这些细节都注意不到。第五条是Repair,日常维护。还是拿我之前的公司举例子,这种稍微有点古老的建筑他们都是有保护条例的,你可以使用这个建筑,但是要承诺每年修护一到两次,我们那个楼就是每年修两次,表面要经常清洗些污垢,使得它能抗风化侵蚀会更有力一些,所以说历久弥新,可能经历过很多年后感觉还是那种很古朴、很坚实的样子。包括我到欧洲去考察,很多包括砖石甚至木结构的建筑也有100年、200年的历史,就是保留原来的基础,保留原来的骨架,然后去房屋超市购买外皮的材料来进行替换,自发的使整个民族都意识到这个层面,都自觉的去遵守。所以我感觉从这点来讲,国内每次都是被动的执行,但是我个人感觉如果一星级绿色建筑能贯彻执行这一点也还可以了,没必要去做白金级,很多细节确实要跟国外吸取一些好的经验。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建筑设计清水爱派北京建工集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